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表明,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石油烃类降解中占主导地位,而真菌则是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更为重要的修复因子。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很多,据报道有2O0多种,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
as、棒杆菌属Cory
e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产碱杆菌属Alcalige
es等,放线菌主要是诺卡氏菌属Nocardia,酵母菌主要是解脂假丝酵母Ca
didalipolytica和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霉菌有青霉属Pe
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此外,蓝细菌和绿藻也都能降解多种芳烃。
石油烃降解菌和藻类的主要种类见表1。
大量研究表明,当菌群处于石油污染环境中时,利用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数量急剧增长,尤其是含降解质粒的微生物。Atlas报道在正常环境下降解菌一般只占微生物群落的1%,而当环境受到石油污染时,降解菌比例可提高到10%7。含质粒细菌在石油烃污染环境中出现的频率和数量比非污染环境高,说明质粒在
f石油烃的降解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降解质粒的存在为降解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2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机理主要分为两大类及石油烃的有氧降解和无氧降解
21石油烃类的有氧降解211有氧降解机理
好氧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中以分子氧作为受氢体,如果分子氧不足,降解过程就会因为没有受氢体而不能进行,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规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
有氧降解是由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起作用;降解结果使得有机物被转化为CO2、H2O、NH4等。有氧降解有机物转化速率快,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要求较为宽松,pH值在6.5~8.5即可。212有氧降解方式8链烷烃的有氧降解
C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降解途径以烷烃末端氧化最为常见。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末端甲基,由加氧酶、脱氢酶、水化酶等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生成伯醇,再进一步氧化为醛和脂肪酸,脂肪酸接着通过氧化进一步代谢,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有些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次末端,在链内的碳原子上插入氧。这样,首先生成仲醇,再进一步氧化,生成酮,酮再代谢为酯,酯键裂解生成伯醇和脂肪酸。醇接着继续氧化成醛、羧酸,羧酸则通过G氧化进一步代谢。
支链烷烃的降解途径和直链烷烃相似。相对直链烷烃而言,支链烷烃较难为微生物所降解,支链的存在增强了烷烃的抗蚀能力,并且支链越多越大,被微生物降解的难度越大。支链烷烃的氧化还会受到正构烷烃氧化作用的抑制。环烷烃的有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