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结构重力,同时还需要分析水流力、风荷载以及承受的波浪等,所以对于风电场而言,风机基础的重力设计就非常的关键。最早的风力发电基础为重力式基础,其主要是依靠本身固有的重力来固定风机,其主要包含了混凝土和钢沉降两种基础模式。一般在10m之内的水域之中使用,不会受到海床地质条件的影响。一旦水域的深度超过10m,为了确保能够抵抗海浪、风等外部因素,就需要做好海床的准备,但是建设的工期相对较长,并且尺寸与质量较大,导致运输与安装有所不便,需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最终影响总体的造价。(四)漂浮基础就相关的数据显示,一旦水深在60900m之间,其海上风力资源可以达到1533GW,近海030m的水域,只有430GW。所以,深海水域拥有极为丰富的风力,但是单桩基础、重力式基础这一部分方式无法满足水深的要求,这时就可以采用漂浮基础,之下会对漂浮式基础进行专门的探讨2。二、关键技术及其分析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因为海上漂浮式风力机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目前国内主要将研究集中在:海上漂浮式风机组件与组合的问题,其中,对于风机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5MW及以上功率的大型风电机组部件和风电机组气动特性,同时也应该分析深海带有的覆冰与腐蚀。漂浮式平台以及系泊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的平台形式,对于不同水动力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面向商用的性能优化以及成本问题。一般来说,驳船平台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因为其选择的是简单的制造技术,同时因为成熟的造船技术,也可以控制成本。但是因为其主要是用于水平面区域上,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抗倾覆性能,所以,需要驳船大而且重。Spar平台属于简单的混凝土或者是钢制构筑物,但是因为其位移量与自由度需要更重的压仓物作为其配重,这样就会影响整体的造价,抬升材料成本。张力腿平台主体为直立浮筒式结构,一般的浮筒所受到的波浪力的水平分力要大于垂直方向的分力,所以,在平面之内通过张力腿的柔性,就可以实现平台平面的运动。这样,利用惯性力就可以实现较大环境载荷的平衡,不需要利用结构内力来加以平衡。张力腿平台这一种结构能够满足结构良性运动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最低的位移要求和最低的成本消耗,但是因为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其相关水动力载荷需要性能较高的系泊缆索来承担3。因为风机会受到空气动力与水动力的双重载荷的作用,为了解决藕合问题,就需要提出可行性较高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漂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