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①有足够的强度。②密封安全可靠。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④适用性强。(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2)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器火花引燃源。(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