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试题类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____处填上答案。三、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五、论述题(20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重点第一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绪论
一、CSL事业的发展历程(二)CSL产生与发展历程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提出和确立的时间
第二章
一、四个基本概念
1、母语2、第一语言:3、第二语言
语言与第二语言
f4、目的语:
三、第二语言获得研究
(二)二语获得过程与一语的差异1、掌握过程中伴随大脑、听觉器官的发育过程2、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方面:3、一、二语在神经机制上不完全相同:4、开始时间5、学习效果6、学习环境:7、获得途径
第四章二语学习与习得理论
第二节二语学习与习得研究的内容
【主要内容】概念理解1、学习与习得2、错误与偏误3、中介语4、正迁移与负迁移5、输入与摄入
第三节二语学习与习得影响因素
f一、语言输入二、年龄问题关键期假说三、智力因素四、社会心理因素:动机、态度、兴趣和自信心
六、学习风格
(1)与语言学习策略密切相关的是学习者的个人风格。(3)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探讨了下列四种第二语言学习的风格:外向型与内向型。冒险型与腼腆型。主导型与无主见型。社交型与自我型。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一、对比分析理论二、中介语理论三、语言共性理论四、认知理论
二语学习与习得理论流派
五、文化融合与语言混合化理论六、监控模式理论
一、对比分析理论(Co
trastiveA
alysis)(一)概况简介
1、产生时间:
f2、地位1、理论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2、理论观点:3、理论代表人
二、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
(一)概况简介
1、概念:2、时间3、特点:
(四)理论二:中介语的描写
1、偏误分析(ErrorA
alysis)(1)概况:(2)研究过程(3)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5)纠正偏误的方式和方法
五、文化融合与语言混合化理论
(一)二语学习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二)二语的“本土化”与“非本土化”(四)二语学习的“隔离态度”和“融入态度”
六、监控模式理论(TheMo
itorModel)
一、理论提出者与地位二、理论框架
f(一)习得学习假设(二)自然顺序假设(三)监控器假设(四)输入假设(五)情感过滤假设
第三章二语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第二节历史上的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