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以幼儿日常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为源由
托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游戏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在集体游戏中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把幼儿日常游戏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融入到系列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效果就会非常好。在户外玩滑梯时,我多次发现个别幼儿滑完后不马上离开,造成了滑梯上的拥堵现象,很危险。为此我在“小汽车”的系列游戏中增添了“立交桥”的游戏。游戏时我引导幼儿逐个“开车”上“桥”,并在幼儿“开车”下“桥”时变绿灯,让幼儿滑下后根据绿灯指示即时离开,避免了“桥上”的拥堵现象。游戏玩过几次后,我有意识地请以前在滑梯口喜欢停留很长时间的幼儿充当“信号灯”,指挥“桥上来往车辆”。这个游戏,基本上改善了幼儿玩滑梯时出现的问题,游戏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其效果强于以前多次的说教。系列集体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还促使幼儿树立起了规则意识。
三、集体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和探索。托班幼儿游戏时需要有丰富的、可直接动手操作的材料,托班幼儿游戏内容的提供要注意符合幼儿兴趣点,要有利于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从而达到实现培养其探索兴趣和欲望的目标。我设计玩色系列游戏活动时,注意了两、三岁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在组织其中“会舞蹈、会画画的小球”游戏时,为了调动幼儿探究的欲望,我把游戏的材料放在班里较明显的位置上,引导幼儿自己发现。当有人问我那些纸盒、桃核、纸球、颜料的作用时,我故作神秘地说:“我的小球会跳舞,还会画画呢?”我那炫耀的语气和那新奇的会跳舞、会画画的小球,吸引了班里大多数幼儿。有的幼儿好奇地问我:“小球怎么跳舞、怎么画画呀?”我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动手操作,这一做法并没有泯灭幼儿的兴趣,反而更加调动了他们的探究欲望,纷纷进行了尝试与操作。当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有了满意的结果后,每个幼儿脸上都洋溢起了成功的喜悦。
集体游戏对托班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可以从游戏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获取信息。这些信息的不断涌入,会促进幼儿主动交往、积极思考等能力的发展,而新奇、熟悉的玩具可以激发幼儿新
f的创新和探索。因此,集体游戏是幼儿自主发展和获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