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和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容易造成胫后动脉和神经损伤。不同入路可观察不同的结构:内侧入路适用于内侧胫距关节、内侧距骨、内踝间关节面、内踝、内侧滑膜壁和三角韧带的深部检查;外侧入路适用于外侧胫距关节、下胫腓关节、外踝、距骨和外踝间关节面、外侧滑膜壁、距腓前韧带的检查;中央区入路适用于观察胫骨穹窿部及相应距骨关节面;后外侧入路适用于观察胫骨后穹窿部及相应距骨关节面外踝及胫腓下关节后部。deLeeuw等提出,由于踝关节处于背屈位时较其处于牵伸位时安全操作区域多,前踝关节镜在踝关节背屈位时造成的医源性组织损伤明显减少。
踝关节镜手术可应用于关节内滑膜切除及活检、游离体摘除、关节软骨面损伤缺损区刨削清创及钻孔、关节内粘连松解、化脓性关节炎清刨引流和冲洗等。
4结果Nickisch等报道189例后踝和后足关节镜病例,优良率较高,只有16例(8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跖侧麻木,3例腓肠神经感觉减退,4例跟腱紧张,2例局部疼痛,2例伤口感染,1例切口下生成囊肿。Do
e
werth等报道在452例踝关节镜中17例(38)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伤口愈
f合不良,4例有复发症状,3例有神经炎症状,3例有短暂切口麻木,1例创伤性腓肠神经瘤和1例浅表神经感觉障碍。Bauer等报道在13例用踝关节镜治疗活动受限的踝关节外伤综合征患者中10例(769)对效果表示满意,3例(231)表示不满意,其中5例有前踝深部疼痛,所有患者平均背屈角度从7°改善至16°(P0009),平均趾屈角度从20°改善至34°(P0004),平均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从67分(54~80分)改善至87分(43~100分,P005)。Kerr等报道在72例应用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功能性不稳的报道中,67例(931)有明显的外伤后瘢痕组织而需镜下清理,52例(722)在6个月的随访中有改善。
综上所述,踝关节镜在治疗踝关节骨和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关节纤维化、关节炎、骨软骨损伤、外伤后骨化和游离骨、慢性滑膜炎、跗骨窦疼痛和后足骨折等中具有较大优势。
5结语随着足踝关节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足踝关节镜的应用日趋成熟。踝关节镜在诊治足踝部多种疾病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更减少了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相信关节镜技术在足踝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关于足踝关节镜技术发展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手术适应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f②如何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