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3角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
第1课时角的度量与计算
教学内容
1能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
2能进行简单的度分秒的运算
3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
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
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C
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明纸、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A
B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
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f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新授1.提出问题: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完成课本第142页练习.注: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探索.2.认识角的和差.学生活动:思考课本第140页观察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思考的结论.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
∠AOC∠AOB∠BOC,∠AOB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