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历经十二届,挑战杯竞赛已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
f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届大赛期间科技成果转让金额均为数千万元,其中第六届大赛期间科技成果转让成交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在第七届大赛中重庆大学硕士生赵启胜等人发明的可穿戴式计算机--Netdaily签约后,获得的初期投资为1800万元人民币。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