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背景r
因为经济法因为学说流派众多,所以看期刊论文的意义不大。大家只要关注一下华政经济法学院教师的论文就可以了。半年之前的知网可以搜到,近期在《人大复印资料》、《法学》、《学报》。即便是没有考到,但在论述题中也可以锦上添花。今年商法论述题中,我就引用了伍坚老师的一篇论文上的观点。复试的时候用了罗导论文的观点。但这效率不大,如果时间紧的话,可以不看。r
当然,学术热点一定要关注。去年学术界热吵“商法总则”,果然就体现在试题上了,经济法考了一道简答题,民商法考了论述题。那么,怎么了解学术热点呢?我的方法是多看看我校网上经济法学院的板块,看看那些专家教授最近在干什么。当然,中国法学会也会纠集各分舵舵主写学术综述,发表在《中国法学》上。r
另外,既然是经济学,当然要了解一下经济背景。尤其是:1、宏观的经济背景,这可能直接在论述题中考。华政也曾经考过。2、看看股市最近有发生什么事了,有什么新的金融工具。如当年的QFII。以后保不定考权证、股指期货、otc什么的。至于这些内容如何准备,我当时是看《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经济版,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r
(四)记忆r
我本人记性不好,eg高考语文古诗词是放弃的,后来让我蒙对了一道,得了一分(总分4分);又是根正苗红的理科生,所以入了大学后,考试基本是不背的,也能通过理解考得不错。但是,复习到后期,我发现要考得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光理解不记忆,有时会想不起来。所以,我认为基于应试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必要的。r
关于这么记忆我有一些方法:r
1、先要理解;r
2、框架型记忆,即把知识点弄成专题后,一起记忆;r
3、抓住关键字r
4、分类、按次序记忆。主要针对一个主体的职权,如、消协分为对消费者,对政府;破产管理人分为财权、事权。r
5、编口诀,如今年(08年)考的各机关的预算管理权,有12项权利,复习时,对于政府的6项,我这个记忆,“编报纸、笃定撤”。r
(五)笔记与专题r
罗导推荐。当时我还不以为然。当时到了复习的后期,自然作起了一个个专题,形成了自己的笔记。方法也是很简单:把各个关联的知识点依照一定的逻辑放在一起,再拓展深化一下。如,证券法的信息披露,书中分为发行信息公开与持续公开,我想如果出题的话,不可能分开来考你,所以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把两者放在一起。我是这样做的:信息披露:概念意义与原理(1、对于投资者;2、对于发行人;3、对于监管者)披露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