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汪曾祺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135页,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呢?(屈原、端午、鸭蛋)端午五月初五,一般认为与纪念屈原有关,主要习俗
有吃粽子、挂香袋、赛龙舟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汪曾祺一
同走进他的家乡高邮,看看那里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那里的鸭蛋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板书题目作者)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汪曾祺。(ppt展示)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展示本文的重点字词,一词读两遍。(ppt展示)这里面有几个字词需要强调一下:“籍”贯的“籍”是竹字头而非草字头,这里面要和草字头的
“藉”区别一下,竹字头的“籍”可以组词为书籍、国籍、籍贯;而草字头的“藉”则是一
个多音字,读jiè的时候可以组词为“慰藉”,安慰的意思,读jí的时候可以组词为“狼藉”,乱七八糟的意思。我们之前学习过一个有关“门楣”的成语,没错,正是“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关宗耀族的意思。(板书重点字词)
二、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请看大屏幕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品读重点语句,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依据目标,自主合作
依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文本,读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即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现在开始吧!(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在文中圈点勾画)
四、汇报交流,导学点拨
生: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得是端午的风俗;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得是高邮的鸭蛋;第三部分是课文的第四、五、
六自然段,主要写得是端午的鸭蛋。(板书结构)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划分得很准确,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接下来我们就逐层分析。请同学们速读文章第一部分,从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
俗呢?
生: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其中有几种是作者家乡端午的独特风俗呢?没错,是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那
么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的家乡,端午节都有什么风俗呢?
生:挂艾草、登高、吃粽子、绑五彩绳、吃鸡蛋、鸭蛋……
f师:没错,在我们的家乡也有在端午节吃鸭蛋的习俗,那么和我们家乡的鸭蛋相比,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有什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