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探讨,将促进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和成效,将有效指导我校如何将广受关注的科技创新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五、本项目的计划进度
1、酝酿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2、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通过各种研讨活动(包括会议、专题研讨等),加强总结和交流,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形成初步课题成果。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2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项目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
六、本项目预计达到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目标
1、课题研究期间形成12片相关学术论文,在相关专业期刊公开发表。2、课题调研后,得出有可信性、有实际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现实依据。3、课题总结阶段,完成《研究报告》,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探讨如何形成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互动机制。4、课题结项阶段,拟形成可行性情感教育方案,促进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
f七、研究基础:项目组成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1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3号2董志强人员管理的创新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刘张飞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梁兴英试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造就J理论学刊200146孙克辉等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17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1)8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2)9阎大伟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规律探析J河北学刊2007,(6)10王平祥,唐铁军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刘张飞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黄飞.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3李涛大学生社会实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