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动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发展残疾人政策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扶贫、生活救助和维权等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先后被授予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省优秀残疾人之家和市残疾人工作“爱心城市”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二以聋儿启聪为代表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扎实有效。市残联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大力实施“省万名聋儿启聪工程”等康复救助项目。去年以来为96名聋儿免费验配了价值5000元的助听器为上级康复机构输送救助脑瘫、孤独症儿童36名为9名肢体残疾儿童免费进行了矫治手术。同时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康复机构建设着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去年以来争取上级资金8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孙伯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安庄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了30处规范化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和4处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基地。分别与市中医院、市隆源煤矿医院合作探索建设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也有了进展。
f总体上看我市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康复工作基础较好、效果明显多数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但是据统计还有160名残疾儿童少年没有接受义务教育还有68名学龄前残疾儿童没有得到康复教育与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接受义务教育、06岁残疾儿童得到康复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分析影响我市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上学。二是现有特殊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条件无法满足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入学需要市内还没有专业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残疾儿童外出康复费用较大大多家庭负担不起部分残疾儿童错过了最佳康复期。三是部分学校不愿意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致使部分残疾儿童少年辍学失学。四是家庭意识等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部分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连家长都不认识无法接受任何教育。
四、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建议1、加大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儿童教育的氛围。残疾儿童少年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贡献能力也决定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营造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