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而且味道鲜美,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因此,肉类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受到人类的重视,其生产和消费量不断增长。从生产来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信息,在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肉类总产量由122亿吨增长到216亿吨,共增长了9400万吨,其中近50的增长来自中国。1998年世界肉类总产量达2155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388,为836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364公斤。2001年,世界肉类总产量达23543万吨,2006年世界肉类总产量达26836万吨,其中猪肉总产量10190万吨。
f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类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12054万吨,人均12公斤;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2857万吨,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并一直保持这一地位;1994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499万吨,人均37公斤,从此我国人均肉食消费达到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551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56,其中猪肉产量36936万吨,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67;2001年达到63339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69,人均占有量496公斤;200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30,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3公斤,其中猪肉总产量5197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1。尽管我国的肉类生产发展较快,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05年我国人均消费占有量53公斤,实际可食用的消费量要少于此数,而实际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近100公斤。我国从1992年起成为世界产肉最多国家,此后的10多年不仅保持着这个记录,而且在全球肉类生产的份额不断上升,我国“十一五”期间肉类人均占有量将达到65公斤,但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远未达到极限,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2)21世纪中国肉制品的发展方向①传统肉制品转向工厂化生产我国传统的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式肉制品相比,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
f
设备的更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肉制品工厂化生产正在迅速替代老作坊式生产。②中式为主中西式并举考虑到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购买力的提高等因素,本世纪初的肉制品发展走向应是中西式并举、中式为主。重点发展中式肉制品,在价位上以高中低档并举,逐步提高中、高档产品的比重。稳步发展低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能保持肉制品的风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