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对后世影响巨大。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f《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阙秦以利晋“阙”同“缺”,损害
5、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6、秦伯说,与郑人盟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高兴
“说”通“悦”,
f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