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
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
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
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
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f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二、填空题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