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觉环境的改造与延续。但城市更新活动在欧洲各国重建二战毁坏区域时就开始了。而快速的城镇化与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交织在一起,则是中国式城市更新的特点之一,或者说城镇化要借助于城市更新来完成。这也意味着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城市更新多表现为大拆大建。对于棚户区等的推倒重建无可厚非,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城市文化遗产也在拆建潮中遭到破坏,谨小慎微的被动式保护固然有待商榷,建设性破坏也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更新的初期,无论是政府要创造政绩,还是社会公众要改善生活条件,可能都希望除旧布新。但是,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显现。没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成了没有特色的城市、没有魅力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在城市更新浪潮中魅力的集体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20世纪90年代,在以人为本观念指引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开发和物质环境的更新,社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邻里社会肌理的保持,与消除衰退、破败现象同样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维也纳。因此,城市更新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之间不是矛盾的,城市更新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契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助力城市更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凸显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助推城市更新,共同实现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8.下列有关“城市更新”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有过几年消除毁坏区域的衰退、破败现象的实践活动,欧美学界率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城市更新”概念。B.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指引下,20世纪90年代“城市更新”开始涵盖社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邻里社会肌理的保持。C.生态环境、空问环境、文化视觉环境,虽不是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却仍是“城市更
f新”概念中的“物质环境”。D.由于忽略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导致城市没有空间,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中国的城市更新不得不大拆大建。9.对照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等是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和这个城市的重要表征与代名词的条件。B.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出现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