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我的教学思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
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
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
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
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创设了摆花盆的情境,一直贯穿新课的教学中。我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我用“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
境,代替教材中摆花盆的情境,让怎么颁奖作为这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更加乐于这节课的数学活动。而且增加了一道尝试性的计算题“26÷4=□……□”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
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2、说学情: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习惯用乘法口决来求商,而有余数的
除法不能直接用口决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的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还占主要地位,要他们用抽象的数学竖式来解决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3、根据理念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放-励”的原则。教学一开始我设计有趣的游戏,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思考,放手学生操作,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活动的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确定以下学法:一、观察、比较、发现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印象深刻。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