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6再别康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感情,学会欣赏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离别情感,体验人间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意象的品味与朗读;把握诗情。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策略学生对于诗歌意向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合作与探究,找到走进诗歌的尽可能多的突破口。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一导入新课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情感经常被诗人表达,比如下列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学习表达离别的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二作者及背景(多媒体展示)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座城市,临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1920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剑桥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的探讨空气,使徐志摩精神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观念和价值追求。因此,剑桥是诗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他的精神家园。1928年徐志摩重游康桥。在一个晴明的下午,是人怀着激动地心情,悄悄来到康桥,没有见到自己的朋友,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静静的等待着他。于是,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得图景,如梦一般在眼前展现。在乘船返回祖国的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用诗句写下这次重游的感受。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荇篙溯斑斓笙箫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3整体朗读把握,同学互读互评。4小组朗读并推荐,朗读展示,学生点评。5学生推荐,配乐朗读。6听课件朗读并进行想象。四合作探究,走进诗歌。1品味意象诗人常用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我们把负载着作者感情的事物称作意象。在诗中,作者选取了一些美的意象来代表康桥,表达情感,你喜欢哪一意象?和同学交流探讨,建议采用“我喜欢()小节,因为诗句运用的写法(修辞),写出了(表达了)()”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或体验。2体会诗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一般的离情是牵手顿足,柔肠寸断。而本诗所表达的离情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如果本诗也有离别的忧愁的话,你是如何体验到的?五体会“三美”,学会欣赏。
1
f1在我国诗歌史上,新月派诗人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