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态度和视角,记录了70多年中国的世间百态,影响了
29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几代中国人。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他几乎把自己的创作生涯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
他绝不是个普通的漫画家。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画人物肖像,画文学作品插图,也画古代趣事图;与其温和而沉默的外表相对,尖锐的世相讽刺题材是他最大的标签。在国外,他的漫画干脆被称为“政治讽刺画”。
跟他坎坷起伏的一生相比,他的离去简直太过平静。
讽刺漫画是当年时代的产物
丁聪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走上“政治讽刺漫画家”道路的。
丁聪的父亲,“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创始人、漫画家丁悚,对组织文艺沙龙极为热衷。那是一个激奋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总是虎虎生风,想要嘶吼着宣泄。从小,丁聪眼前便是周璇、王人美和周瘦
30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鹃在嬉笑怒骂,耳边就有张光宇、叶浅予、聂耳在对时局大发言论。
而沙龙之外的旧上海,十里洋场。丁聪在旧书店阅读欧美电影画报、外国画册,看好莱坞影片,眼界渐渐开阔。
就这样,尽管父亲因为经济问题并不赞成他画画,他却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艺术,尤其是鲜活有趣、切中时弊的漫画。
他跟在《大闹天宫》的作者张光宇及美术家叶浅予的后面,吸取不同的养分。张光宇觉得丁聪是天生的漫画高材,生长在艺术家庭,对造型的感知力极好,因而常常鼓励他学画,让他到自己的工作间看外国画刊,让他参与刊物创建活动。
更幸运的是,1934到1937年是我国漫画专门刊物出版数量最多的时期,单在上海就有十多个;此外,上海的漫画刊物和作者生活在租界里,讽刺和攻击当政者也相对自由得多。
31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在战乱频繁的旧中国,漫画尤其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因而讽刺题材占主要位置。“跟外国的卡通不同,中国的漫画跟杂文功能差不多,总是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某种针砭。大体上来说,当时大部分进步漫画家华君武、叶浅予、张乐平,风格都是针砭时弊。”丁聪的长期合作者、杂文家陈四益对本刊说。可以说,丁聪的漫画风格是时代的产物。
19岁时,丁聪就开始帮两个电影公司出版的画报做美编,之后又进入著名的《良友》画报。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救亡漫画》及《抗日画刊》的工作,创作了大量抗日宣传漫画,开始用批判的目光审视社会,专注于描绘社会的暗角。
上海沦陷后,丁聪跟随张光宇到香港谋生。这之后,他辗转重庆、成都、桂林、昆明等地,时常挨饿,颠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