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了曳引驱动代替卷筒方式。●70年代,电梯控制柜的控制电路逐渐从模拟电路向数字化电路发展,数字技术显著的提高了电梯的可靠性和运性精度。●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速无齿轮和有齿轮快速电梯都应用微机作为控制的主要部件,而且每部电梯使用的微机不止一部。●80年代,大功率晶体管模块的问世以及微机和数字调节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开始利用PWM脉宽调节技术来控制换流器,实现对电梯中交流电动机进行调压调频VVVF,达到线性调速的目的3。●90年代,电梯控制系统由并行信号传输向以串行信号为主的信号传输方式过度。●21世纪电梯产业将实现A信息化、网络化。B驱动系统使用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C一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次毕业设计以五层电梯作为控制对象,以PLC作为工具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了
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六层电梯的硬件部分作分析,看需要什么样的开关,电机,信号灯等。然后,根据需要画出控制面板图,再根据控制面板图计算出IO点数,确定所选PLC机型,选定变频器型号,画出连线图,然后在进行软件设计,写出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梯形图,写出语句5。
f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2电梯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第3页共41页
要想设计出可靠而使用的电梯控制系统,就要考虑到有关电梯的方方面面如电梯的快速性、电梯的舒适度等。这就要求我们编写符合实际的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以完成任务。
21
211
电梯的概述
电梯工作原理
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常闭块式制动器在电动机工作时松闸,使电梯运转,在失电情况下制动,使轿厢停止升降,并在指定层站上维持其静止状态,供人员和货物出入。轿厢是运载乘客或其他载荷的箱体部件,对重用来平衡轿厢载荷、减少电动机功率。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曳引绳运动中的张力和重量变化,使曳引电动机负载稳定,轿厢得以准确停靠。电气系统实现对电梯运动的控制,同时完成选层、平层、测速、照明工作。指示呼叫系统随时显示轿厢的运动方向和所在楼层位置。安全装置保证电梯运行安全3。212电梯结构及分类
1电梯的结构电梯的机械部分是电梯的躯体,同时电子电气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