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易错点解读: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要内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默写、背诵提示】1“一五”计划:时间、基本任务、特点、成就。2三大改造:时间、简况、意义。
3中共八大:时间、决策、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时间、主要标志、影响、纠正、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复习的第一步是根据“默写、背诵提示”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任务。注意一些细节,如“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原因何在,集中于东北地区根据成就分布去判断,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三大改造”教材叙述较简略,重点理解其意义。明确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可能涉及材料题,教训要注意记取:如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注意:从19561966年,是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当时面临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共在处理这两大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重大失误。
2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默写、背诵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意义转折点、新起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开始的标志、形式、意义。3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方式、意义。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时间、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意义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的重点区域。十一届三中全会必修一、二、三教材都有所涉及,对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一定要记准、记牢。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是土地所有权。其意义是克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