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由于不能放置止血带,术中出
血较多,因此常选用全身麻醉或臂从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于这类不好显露患者脸部和呼吸道的手术,所有的气道连接必须拧紧,可能的话需要用带子加固。
短时间的t15小时上臂或前臂手术还可静脉局部麻醉。但静脉局部麻醉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局麻药潜在的高血药浓度甚至止血带放气后局麻药中毒和手术后镇痛效果的迅速消失等。3下肢手术
目前,大部分的下肢手术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与全身麻辞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可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呼吸抑制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但一些复杂手术,如骨移植、长段股骨植入及有可能进入盆腔或损伤髂血管的手术,术中失血多,麻醉和术中管理要求高,应首选全身麻醉。
任何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都有硬脊膜穿破后头PDPH的风险,但随腰麻穿刺针型号的减小,以及患者年龄的增大,此风险有所降低。然而,PDPH且发生,不仅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
f可发展成脑神经麻痹,造成硬膜下血肿。其治疗方法包括去枕平卧休息、液体疗法、口服咖啡因、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若上述方法均无效,有学者推荐硬膜外自体血补丁,认为其有效率高达95,但有椎管内感染的风险。其他并发症还有椎管内麻醉后的低血压、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等
椎管内麻醉另外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是脊髓一硬膜外血肿SEH。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的风险,从而使区域性麻醉技术复杂化。而骨科手术,为防止血栓形成,往往需要抗凝治疗。但大量资料表明,只要抗凝治疗应用得当,一般没有SEH或较大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如CLASP研究包括9364例先兆子痫患者提示接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是安全的。在924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研究中,其中有193例使用阿司匹林,217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22例术前一天接受皮下注射肝素,均未发生SHE和出血性并发症。但发现多点穿刺、多次穿刺、进针人路和硬膜以外穿破是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和SHE发生的风险因素。4术后镇痛
骨科手术后,特别是大手术后,因其特点如功能锻炼等往往疼痛剧烈,从而需要镇痛。传统的术后镇痛的方法是当患者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按处方肌肉注射适量的镇痛药物,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使患者的疼痛及时有效地控制,而且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大,也不能达到持续的镇痛效果。此外还有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