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出了三位有名的才女,分别是谢冰心、庐隐、林微因。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福州三坊七巷的现有形制,以民居为主,坊巷内商铺极少见,在坊巷的出入口处建立封闭的高墙,成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三坊七巷的入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靠窗的团友请随手关好车窗。我们所乘坐的车是蓝白相间的旅游大巴,车牌号是闽A66666,请大家记住我们的停车地点及车辆特征。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自己的随身物品,同时不要乱扔垃圾,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此次的游览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大家先随我往右走,我们现在所处的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他写的《与妻书》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殷殷的情意和深深的歉疚,而且表达了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著名作家冰心小时候也曾在此住过。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宋代在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刘涛的人。因为刘涛的儿子是郎官,孙辈也接连做起郎官,郎官结队成行,满巷生辉,于是巷子改了名,干脆叫郎官巷。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居也这条巷里,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塔巷,全长295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口坊门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条巷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育王塔”。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当时福州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庙和塔,“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这七塔就包括了这条巷里的育王塔。穿过南后街,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
7
f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这条坊内也确实出了很多名人。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文儒坊,文儒坊长460米,是现在三坊七巷中最长的一条。宋时,郑穆在此安居,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坊内很多文武官员聚居在这里。现在我们到了安民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