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及评估方案》研读一得
2004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提出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中城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所谓教育现代化,该《纲要》中定义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区环境学习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建立起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具有我省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2005年8月,省委、省政府又印发了《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就如何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项目、指标进行了分解。《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对教育现代化做了框架性的解读,奏响了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但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以什么为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才可确认为“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呢?广东省教育厅2008年颁发的《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与先前运用的
f《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广东省等级学校评估方案》相比较,该《方案》具有明显的特征:一、评估标准的非标准化倾向1、废止了分数制。《方案》没有采用传统的分数制,而是采用了等级制。如:教育强县(市、区)的评估方案规定总分为500分,得分450分的可获“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的称号,每一、二级指标及每一观测点均设定分数,用累加的方式计算得分。而《方案》的二级指标设定A、B、C、D四个等级,在观测点上只有A、C等级的观测点,B、D等级则采取“立例推定”的方法,由评估员去判定。这样,评估员就有了很大的推量权,同时对评估员的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甲评估员到X地评估,乙评估员到Y地评估,对相同的某一主要观测点,考评为B级,其是否坚持了同一标准?其推定过程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所以,在实施评估活动前,对评估员进行有效的培训,统一评价的理念、推量的尺度是非常必要的。2、采取了两个“一票否决”方式。第一,《方案》首先在二级指标的设计上,设定了“人才资源”、“经费投入”、“学生培养”、“教育质量”、“教育效益”、“教育公平”等7项必达指标,必达指标的意义就在于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