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完毕后较短的时间内,混凝土还没完全凝固就进行施工放线,吊运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于楼层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此时混凝土强度尚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荷载,甚至尚未达到终凝,极易造成楼板特别是大开间部位的楼板结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还有为了节约成本,模板套数配备较少,常常过早拆除楼板底模以周转使用,造成了相应拆模部位楼板下沉。这些情况都极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四、防止裂缝产生的综合措施
1合理选用原材料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强度较高的水泥能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裂。外加剂选用减水率较高的高效减水剂以及性能优越的膨胀剂,若为泵送混凝土还须掺入缓凝剂,最好选用复合型外加剂,既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又方便施工。砂、石骨料应选用中、粗砂,且砂含泥量严格控制在3以内,根据泵送能力,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碎石,有条件时选用540mm粒径的级配石,若采用非泵送方法浇捣混
4
f凝土更有利于抗裂。2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墙体的强度和刚度是防止墙体开裂的有效措施,可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和配筋
率,由于墙体裂缝是竖向产生,合理利用横向分布筋;合理调整建筑物“重心”和“形心”的位置,尽量让其重合,减少偏心倾斜。基础设计应与上部结构荷载相协调,确保建筑物均匀沉降;墙体筋设计应采用细径密排,最好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角部设置放射筋,预留洞口等薄弱部位应设置加强筋。水、电管线避免重叠交叉。住宅楼板的配筋应尽可能细而密,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对单块面积过大或厚度大的板以及房屋端部外角“L”墙处的楼板(包括客楼板、屋面板),建议按双层双向配筋,还可以增设放射筋,增加板厚等措施。
3优化配合比设计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量膨胀来补偿其产生的收缩;严格控制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下,水灰比的降低,将会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其抗裂性能;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砂含量,提高石子用量。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①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绑扎、支撑牢靠。板底筋垫块按不超过800mm的间距沿纵横方向设置,板边第一道垫块设置在板边第二道底筋下。楼板马镫钢筋采用“几”字型马镫筋。“几”字型马镫筋上部水平段长度为200mm。底部两个水平段长度均为200mm,且不小于板底筋的钢筋间距。高度为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