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
a
thuma
tissuetypeplasmi
oge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6%-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获益程度有限。
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在国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于2015年发表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要求。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取栓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限制,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别比较大。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文中进一步总结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完善一套基本完整的操作流程规范,以期为临床参考。
f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处理流程见图
1。
一、快速诊断和及时静脉溶栓《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诊断以及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流程均进行了详细规定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强调的是:1在临床急救工作中,要快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2虽然静脉溶栓对大血管闭塞
f性卒中患者疗效较差,且可能带来后续血管内介入操作中的不便,但静脉溶栓仍然是目前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为充分的治疗方法。依据现有的临床数据,与静脉溶栓序贯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暂未能体现明显的疗效优势,且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由于血管内介入准备时间长而延误治疗的可能。目前证据不支持越过静脉溶栓步骤,对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关于大血管闭塞直接取栓的前瞻性研究尚在开展之中。
二、确定大血管闭塞及启动血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