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严复通过翻译出版《天演论》,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的理论根据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的主张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D.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2.洋务派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的驳斥是A.“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B.“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C.“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D.“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3.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这种情形主要说明戊戌维新运动是A.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一场改革社会风习运动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D.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好是因为A.它是具有封建性质的法典B.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C.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法典D.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5.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是A.没有把皇帝赶跑B.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没有建立革命政党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6.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当人们以一种理论“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这种理论“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A.已经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B.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C.已经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命题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7.正是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