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旅行团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知识分子,他们因为抗战不得不变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身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局势的需要,从而为抗战尽自己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抗战背景下的团结主题
《妙峰山》充分凸显了丁西林喜剧创作的团结主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毁抗日力量的阴谋进行了真实揭露,对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爱国抗战热情进行了高度赞扬。
妙峰山寨主王老虎是一个抗日英雄,他带领五百个人在山口夹击两千多人的日本军队,因为山上军火用完了,他便跑到山下龙王庙来“偷”,国民党军发现后对他开枪,他两手一举,说“弟兄们不要开枪,咱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愿意投枪缴械……咱们的血和咱们的子弹,要用来对付日本人”4。这番话,表现了王老虎情愿被捕,也不愿杀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国民党把王老虎当做“土匪”的短浅见识形成了强烈对比。而且,这番话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王老虎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句话,也是丁西林借王老虎之口抒发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呼吁:民族危亡时刻,不能起内讧,各方面力量需要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国。
另一方面,我们从作品中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例如华华说,“王老虎抗战,和日本人打仗,凡是抗战的人,都不是土匪”5,大学生旅行团司机阿祥也说,“不错,他是一个土匪,可他杀的是我们的仇人,杀的不是老百姓”6。可见,在《妙峰山》中,团结的主题已从个人层面上升到了民族层面。
该剧末尾,齐聚在妙峰山上的各路人士一齐高唱,“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同胞,我们是中华民国的民众……要求抗战的胜利,我们知道,必须要全体动员”7。丁西林借各行各业人的高歌,表达了只有全体抗日力量的团结一致,才能合力抗敌,取得抗战胜利的硕果。这其实是《妙峰山》在其浪漫主义外衣下所呈现出来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抗战的理想
丁西林前期的创作是以独幕剧为主,其作品主题主要是探讨恋爱婚姻等社会风俗和伦理议题,具有着相当浓厚的知识分子气息。抗战爆发后,丁西林的创作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他用精致有趣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具有乌托邦成分的多幕话剧《妙峰山》,这座山是一座融合全体抗日力量于一体的理想国,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自己擅长的创作方式给抗战注入力量,是作者丁西林用喜剧的形式动员中华民族同胞振作精神追求抗战胜利的宣言书。
钱理群先生指出:“爱国的现代知识分子身上所蕴藏着的精神力量对于民族振兴事业具有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