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f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提。答案与精析1.C。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说送别的离情别泪竟像密雨一样多,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诗中“情无限”“泪沾襟”均直接表达了惜别之情。2.B。例诗写景的方法是“用写景来传达离别之情,用景物的特征描写衬托诗题主旨”,只有B项侧重写景,同时用写景来传情。五甲: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_______诗。2.从诗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f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①诗圣②律诗2.答案为: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3.答案为: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4乙: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