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课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6日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主要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王亚楠15级学前教育专业第四章幼儿的感知觉1、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3、运用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活动。感知觉的概念和规律,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特点结合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活动讲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教材名称:《幼儿心理学》作者:陈帼眉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17年1月
f【复习旧知识】1、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己获得()。A条件反射观念B母亲观念C积极情绪观念D客体永久性观念2、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的思维处于()。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讲授新知识】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知觉的联系第一,感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第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第三、感觉是对个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的反映。第四,知觉中还包含一些其他的心理成分(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4、感知觉与认识活动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二)感知觉与幼儿心理的发展(略)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视觉1、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f2、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吃了苦药后再吃糖,会觉得更甜;(三)个体经验对感受性的影响
(图一)(图二)对于图一,我们会很快看出来,,是一只狗;但是图二却有不少同学并不能看出来。原因:狗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形象,而图二确是我们很少能接触到的“起跑线上的男子”的形象。(四)提高幼儿的感受性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如染色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识记锻炼,可以区分4060中黑色色调。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一)知觉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知觉的选择性: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内作用于人的感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