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力企业一体化经营分析及启示摘要:电力企业实行不同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是企业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控制市场风险,增强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与借鉴国外电力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与经验,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对国外部分大型电力企业一体化经营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启示。关键词:电力企业;一体化经营;范围经济0引言企业实施基于核心业务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国外大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选择。国外大型电力企业通过积极发展能源生产、网络相关业务、服务业务、国际业务等一体化产业,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与优势,有效实现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我国电力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业务相对单一,盈利能力较弱等问题,如何促进电力企业良性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借鉴国外大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对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企业一体化理论简要回顾企业产业一体化战略指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规避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向上下游产业拓展或利用现有业务资源拓展其他业务的经营战略。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指通过兼并和收购若干个处于生产经营环节下游的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和成长。后向一体化则是通过收购一个或若干供应商以增加盈利或加强控制。横向一体化是对竞争者的兼并与收购。英国经济学家Coase(1937)在《企业的性质》论文中,对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交易成本的差异,导致企业取代市场;Williamso
1985从交易成本范式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垂直一体化理论。他认为,企业能够取代市场,不仅是因为存在一些“技术经济”,也不是因为存在静态的交易费用优势,而是因为企业具有超越市场的潜在协调能力,即企业在激励和控制方面能够有效克服“市场失灵”。MichaelPorter(1990)综合了Bai
、Carlto
、Arrow等人的观点,指出纵向一体化在合并作业、内部控制与协调、供需不确定性、真实成本信息获取、提高进入壁垒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纵向一体化也会带来退出壁垒较高、经营杠杆上升、战略灵活性降低、激励效应弱化、管理费用增加等问题。企业实施一体化经营本质上看是一种范围经济,它刻画了同时经营上下游环节的企业的供给特征或成本特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