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
秘密。26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
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27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当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
理。28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能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29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现场维修时,应由有关人员全程旁站陪同。
1
f30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标明密级。31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个星期。32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8位。33处理机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10位。34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应采用生物特征等强身份鉴别措施。35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低密级的计算机使用。36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连接。37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38资质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为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39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40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41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42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43涉密人员应当通过保密教育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后方能上岗。44涉密人员离岗离职须经资质单位保密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并按相关保密规定实行脱密期管理。45资质单位应当按照工作需要,严格控制涉密载体的接触范围和涉密信息的知悉程度。46涉密办公场所应当安装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安防系统,实行封闭式管理。监控机房应当安排人员值守。47涉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设计方案、研发成果及有关建设情况,资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交流或转让。48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工作原则需要,不应简单把国家秘密视为一种政治待遇,或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二是最小化原则,能够具体限定到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