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建筑环境设计影响分析【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将对调水沿线的经济、人文、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展现工程风采,传承工程作用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所要考虑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建筑与环境规划,考虑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分区体系,同时也将工程的供水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环境效应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水与自然、水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筑环境设计;环境影响1东线工程概况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北方地区,即使在考虑加大节水力度和挖掘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水资源仍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我国在跨流域调水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抒写了一幅幅重要篇章。“南水北调”的设想,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终于确定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以京杭大运河为输水干线、辅以必要的支线,逐级提水北送,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
f实现向北方干旱缺水地区调水的目标。东线工程的主要优势在于从长江下游直接取水,水源可以保证;充分利用江苏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及大运河等水道,工程量和投资较少,技术简单收效快。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最新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因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是三条线路中最早发挥效益的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京杭运河贯通其间。东线供水范围内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利用状况也各不相同,将受水区大体分为三片,即黄河以南片、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片。受水区包括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包括其中省辖市24个(含一个直辖市)、县级市及县城108个。
江苏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之一,境内原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东线工程的基础,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决策之源。江水北调工程几十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