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3细胞的凋亡动物的大多数细胞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出现正常的自然死亡,称为细胞程序死亡,细胞程序死亡和细胞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细胞程序死亡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三)细胞的癌变1癌细胞在个体发育中,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称为癌细胞。2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殖下去。如1951年由一位名叫海拉(He
riettaLacks)的宫颈癌细胞分离建立的HeLa细胞系,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实验室中广泛传代使用,成为研究癌症的材料。但这位患者已死去四十多年。(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培养中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是呈扁平梭形的,当这种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癌细胞的细胞核也较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核的着色也明显加深。(3)细胞膜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有糖脂、糖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在细胞识别、细胞通讯和细胞连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癌细胞的表面这些物质明显减少,糖链短缺不全,彼此间的粘着性减小,在机体内到处游走,穿入到各种组织器官中去,这就是所谓的“癌细胞转移”,到处分裂、繁殖,形成肿块。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则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即停止生长。癌细胞则不同,其分裂和增殖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故癌细胞接触对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3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指辐射致癌。
f阐述:最早发现具有致癌作用的是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后来发现象X射线、紫外线等均可致癌。卓越的物理学家,放射性元素发现者贝克勒尔(AHBegueral,18521908)和居里夫人(MCurie,18671934)均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受到辐射损伤而为科学事业捐躯(居里夫人最后死于白血病),1903年他们因发现放射性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奖金。40年后(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的原子弹受害者因受辐射损伤而诱发了大批的白血病患者。(2)化学致癌因子阐述:迄今为止,已知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达数千种之多,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无机物中有砷、石棉、铬化合物、镍化合物等。有机物中有苯、联苯胺、杂环烃、煤焦油、黄曲霉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