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谈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了。所以,教师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学研究。那么教师尤其是新走上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认识教学研究的性质和意义
1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
2教学研究的意义。首先,教学研究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充分说明,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只做教书匠。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加以科学地总结,上升为教学
f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科研型教师要具备四种素质:一是科研意识。指教师对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二是科研精神。指教师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三是科研能力。指教师承担和完成教学研究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研究的组织实施能力和总结写作能力。四是科研品德。主要包括:勤奋,合作,不图名利,尊重别人的成果,不抄袭、不剽窃、扎扎实实、不弄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