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5、HOModel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进一步发展或因其中一种遇到较小阻力而趋于均等化。贸易保护主义
f1、重商主义2、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财富的产生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发展起源:1自己祖国的实际需要特别是1815年后德意志工场手工业的艰难处境出发提出的
2汉密尔顿在给美国国会的《制造业报告》1791中“强调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和一个相当大的非农业消费阶层对于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农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以及保护关税来鼓励国内制造的增长使之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外国竞争者相当的规模节约。通过这种方式使幼稚工业很快成熟起来逐渐把生产成本降低到至少和外国制造者同等的水平理论核心:生产力论:生产力论是李斯特理论体系的中心也是他论证保护贸易政策必要性的最有力的根据。与古典经济家不同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并不在于它所积聚的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它的生产力水平。因为生产力可以创造财富它和财富的关系如同树和果子结果子的树当然比果子价值更大。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外贸易不能单纯从某一特定时刻的物质利益所得来考虑而应着眼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要尽量减少对国外贸易的依赖性发展国内生产力。李斯特特别强调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全面繁荣的重要性。他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也是围绕获取工业力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