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1.2012台州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答案】D【解析】农耕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保守性,A、B、C三项皆是其反映,D项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情况,所以排除A、B、C三项选D项。2.2012茂名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A、B、C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故选D项。3.2013青岛二中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甲骨文中对于四字的阐述反映了当时已有四季之分,所以D项符合材料。B项不符合史实,A、C两项扩大了材料的内涵。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如: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
1
f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反映了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用粪犹用药”反映了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排除A、C两项,选B项。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