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
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
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
要渠道。网络对中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
扩大,产生了
【正文】
一、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
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557
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418,873的同学认为
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952。可见,虽然显示生活
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
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
上也有较好的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
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
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
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路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
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
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
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母语”文化遭受强烈的冲击。互
联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占90以上的信息时英文文化在网络上取得霸权的地位,从而导
致西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由此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甚至产
生排斥。此外,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会出于好奇心了冲动心理可以去搜
索一些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以及色情、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背的内容(见题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