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
》教学设计郑海华
晋江一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2梳理与探究示范操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教学重点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教学难点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了解逻辑推理规律。2、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二、故事导入新课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三.课堂梳理探究(一)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相应问题(二)分组讨论(第一组:概念24题,第二组:命题1、2、3题,第三组:推理3题,第四组:逻辑规律15题)(三)老师评点1、探究:什么是概念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1)明确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我们可以借此准确地区分一事物与它事物,一现象与它现象。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1
f内涵和外延相互依存。(2)第一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第2题阿Q老舍(全异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作家(交叉关系);真理谬误(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第4题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析:“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②今天大扫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