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机制: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醌苷大部分未被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在大肠被细菌酶迅速水解为游离型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泻。七:解释为什么“附子无姜不热”?1、强心。干姜强心作用不明显,但二者配伍可使附子强心作用明显增强,二者有协同增效作用,二药配伍后可使附子总生物碱及干姜的姜辣素检出率明显增高。2、抗心肌缺血。二者配伍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受损状况,可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八: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1、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血流(2)改善微血管状态(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4)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2、改善血液流变学3、改善血流动力学4、抗血栓5、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抑制炎症、镇痛、调节免疫功能等九:甘草解毒的机制:1、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吸收2、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3、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4、提高小鼠肝细胞色数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一:中药药理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f二:中药药动学: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两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三:中药吸收:中药自药用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中药吸收。四: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五:毒性带:阈剂量作用下限与致死量作用上限之间的距离,是综合评价外源性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和慢性毒作用带。六:适应原样作用:人参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七:药物作用两重性:药物一方面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使人生理,生化功能得以恢复,称为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引起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和结构变化等称为不良反应。填空:1、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咸五味的物质基础2、甘味药主要分布在补虚药及消食,安神,利税渗湿药中伍3、苦味药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4、(1)中药配伍形式:药对配伍(半夏泻心汤,以半夏干姜升温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