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看上去和和美美,甜甜蜜蜜,馋死人。r
r
大锅上可以叠接好多个屉笼用来蒸菜。这是过年过节或是大请客时才有的盛况。菜是预先烧配好的,放在屉笼里蒸着,上桌时还热腾腾地烫嘴。这就是江南蒸菜。比之于炒菜,江南蒸菜的脂肪少,现在成了一些饭店揽客的品牌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闹饥荒时,少年的我常做关于吃的梦,梦中的菜总是三只,一只是红烧肉(里头有笋干或百叶结),一只是淋着酱油的、水芹和皮蛋的拼盆,还有一只就是“一品锅”。“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碗底是白菜,碗面上整整齐齐地铺排着爆鱼块、蛋块、走油肉片、鸡块和冬笋片,最后又撒一点青的蒜花和红的火腿丝,汤是用的鸡汤原汁,很烫,鲜得人掉眉毛。r
r
小锅是用来做菜的。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传统菜,叫家常菜。我家的第一号家常菜是黄豆芽炒咸菜。我妈说这个菜开胃,我爸说这个菜纤维素丰富预防滞食。咸菜是我妈自己腌的,酸咸得宜,真是很开胃的。我们家的灶头常年散发着黄豆芽炒咸菜的香味,金家的人一个个胃口上佳,头发乌黑。我姐姐妹妹长期受到影响,出嫁当了主妇之后也把这个菜列入了家常菜的菜谱。我妈的绝活是螃蜞豆腐。因为吃起来麻烦,铜板大的小螃蜞是很便宜的。买回养几天,让螃蜞把积食排空,才能用。把螃蜞放进石臼里捣烂,用纱布滤去渣子,然后用这稀浆煮豆腐吃哎呀,那个鲜啊!妈会在这道菜里加进一点笋丝或者茭白丝,否则在嘴里留不住,还没享尽鲜美就滑到肚子里去了。r
r
两锅之间嵌有一只汤罐。汤罐没有专门的盖,它的盖就是黄铜的广勺。汤罐虽能兼得两个灶膛的余火,但地处边缘,只能达到微温。在吴语中,“汤罐”是慢性子的代名字。慢性子的人很可能被人戏称“某汤罐”。用汤罐里的温吞水来洗碗涮锅倒是挺相宜的。我妈不许我们用汤罐里的水洗脸脚,说汤罐中难免掉进饭粒油星,用来盥洗是“不作兴”的。我家备有一个有盖的陶罐,是专门用来提供盥洗用水的。烧过晚饭之后,盛满水的陶罐就埋在灶膛的火灰里,等到吃罢晚饭,这些水也就温热可用了。r
r
汤罐旁边备竹丝洗帚。砧板上有菜刀,砧板边有抹布。老话说:“进门看抹布,出门看鞋跟。”要知道这家的女主人讲不讲究整洁,只要摸一摸抹布就清楚了;要知道这家女主人治家如何,只要看这家人穿的鞋子就清楚了。这是我妈反复讲的话。r
r
将灶壁称作“壁”,不准确,灶壁更像砖砌的格子橱。下部的格子是放油盐酱醋瓶瓶罐罐的,上部的大片空白处绘有灶画无非是灵芝双燕、喜鹊登梅、五谷丰登之类的吉祥主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