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泊系统的设计
摘要
本文为系泊系统的设计问题,根据题目要求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出系泊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参数,并利用模型对系泊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使其能运用到更广的领域。
针对问题一,首先分析了锚链的形状,利用微积分原理求出锚链的静态方程,用Matlab画出锚链形状,得出锚链的形状所符合悬链线方程。然后把钢管、钢桶看成一个整体,并忽略钢管和钢桶倾斜引起的锚链上端高度的变化,分析出锚链的长度和锚链末端与海平面的夹角对吃水深度的影响,又对钢桶、钢管和浮标进行了受力和力矩分析。最后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出风速为12ms和24ms时,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见表2,浮标吃水深度分别为0737m、0752m,浮标的浮动区域(此浮动区域是以锚为圆心的圆)面积分别为44787m2、81288m2,锚链的形状如图511、512所示。
针对问题二,由问题一中建立的系泊系统的模型,计算风速为36ms时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和浮标的游动区域。得到了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如表3,浮标吃水深度:0787m,以及游动区域面积:122939m2。由于重物球的质量变化影响锚点与海床的夹角,可以通过调节重物球的质量控制锚点与海床的夹角。分析得出当锚点与海床的夹角处于临界点(即16度)时,重物球的最小质量为17568kg;当浮标刚好没入水中时,重物球的最大质量为53358kg。
针对问题三,以钢桶、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区域为目标函数,分析动态优化问题。与问题一、二不同的是:此问题给定了水深、海水速度、风速的取值范围,属于模型动态变化问题。所以对模型进行了动态分析,求得钢桶、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区域的取值范围,进而分析水深、海水速度、风速对结果的影响,这有利于系泊系统的调整和应用。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对相关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证明,虽然对部分模型进行了简化,但是实用性很强,而且易于推广,能够扩展到其他系泊系统。
关键词:微积分整体分析法系泊系统悬链线方程力矩平衡
1
f一、问题重述
近浅海观测网的传输节点由浮标系统、系泊系统和水声通讯系统组成(如图53所示)。某型传输节点的浮标系统可简化为底面直径2m、高2m的圆柱体,浮标的质量为1000kg。系泊系统由钢管、钢桶、重物球、电焊锚链和特制的抗拖移锚组成。锚的质量为600kg,锚链选用无档普通链环,近浅海观测网的常用型号及其参数在附表中列出。钢管共4节,每节长度1m,直径为50mm,每节钢管的质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