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
1(2012安徽T4,6分)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答案:B解析:感病植株rr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12,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116。2(2012海南T25,2分)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A♂无芒×♀有芒♂AA×♀aaB♂无芒×♀有芒♂Aa×♀aaC♂无芒×♀无芒♂Aa×♀AaD♂无芒×♀无芒(♂AA×♀Aa)答案:A解析: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如果A基因发生突变而变为a基因,这时无芒的纯合子父本AA产生含a的配子,当遇a的雌配子时,形成受精卵aa,将来发育的植株表现出隐性性状,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为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组。
1(2012北京T30,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股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墓因位于染色体上。2Ⅲ组的繁筑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I个G突交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填选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
fC由AGA变为UGAD由CGA变为UGA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4因表现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原因。答案:(1)常(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