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本标准属于团体标准,规定了汽车售后零部件的名称以及分类原则、代码结构和分类表,适用于汽车售后零部件流通与管理。
本标准正文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代码结构、分类表6项内容。具体介绍及说明如下:
5
f(一)术语和定义部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汽车售后零部件”。
(二)分类原则包括同质性、可扩充性,在规范分类的同时为未来汽车售后零部件产生的新的部件类别,或未穷尽的汽车售后零部件留有空间。
(三)代码结构1、标准采用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汽车售后零部件按汽车结构、系统、系统构成、具体配件名称分为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四级代码。2、代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一级代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二级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2位为一级代码,后3位为系统代码;三级代码用9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5位为二级代码,后4位为系统构成代码;四级代码用1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9位为三级代码,后4位为具体配件名称代码。3、二四级代码,根据需要设立带有“其它”字样的收容项。(四)分类表中列举了汽车售后市场常用零部件的分类、名称及编码,对于售后不常用的零部件不做延展,分类表中没列入的售后零部件可根据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扩充。
6
f三、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经济效果
(一)综述报告
1、中国汽车市场车型多,零部件数量庞大,汽车售后零部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同一产品命名五花八门,使得本就是服务万国车的售后市场更加复杂;
2、汽车售后零部件名称与分类相当于行业的语言系统,语言不统一限制了汽车售后零部件查询、追溯、高效流通,阻碍了行业标准化、规范化、互联网化及数字化的进程;
为规范汽车售后零部件行业秩序,推动售后零部件更加高效、有序的流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售后零部件分会联合汽车售后零部件制造、经销服务、供应链平台等行业骨干企业,启动团体标准《汽车售后零部件名称与分类》编撰工作。
(二)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经济效果
在中国售后市场没有统一的零部件名称与分类背景下,标准起草人一方面吸收国际数据公司泰案联的分类方法,另一方面结合汽车售后零部件特性、广泛调研现行大多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名称及分类方法形成本标准,使得标准贴近企业实际应用,利于标准宣贯应用。汽车售后零部件“语言”的统一必将大幅提升效率、降低差错率,推动行业数字化进
7
f程。
四、主要参考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GB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