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文化“下乡潮”犹如春天的暖流,流过农舍、田间,为农民群众送去无尽的欢乐。平凉市秦剧团的演员每年下乡演出近300场戏,几乎每天都穿梭于平凉的十里八乡,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搬到乡亲们的家门口,每次演出,现场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平凉市秦剧团党支部副书记、国家二级演员李俊福成为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乡亲们特别喜欢听他的唱腔,每每“台上生辉,台下叫彩”。李俊福30多年来始终奉献在送文化下乡演出的第一线,每年平均演出260余场次,累计演出达到7000多场。文化下乡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而加入文化下乡队伍中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丰富农村生活、重建农民精神家园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一位经常参加“三下乡”活动的书法家说:“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看到周围群众等着看你的字,那眼神,那热情,真令人感动。作为一名书法家,这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再冷再累,也要为这些热情的农民送上自己最好的作品。”2他的发明专利有20多项,都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而起他的科研成果产生效益9亿余元,大都快速转化成实用技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寇子明,用28年的科研教学经历提炼出“科研实用论”:面向重大工程系统,到一线去解决问题,科研成果才能更快走向市场。寇子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于能量转换的矿用倾斜带式输送机防抱死安全制动技术”,就源于一个难题的解决。井下倾斜皮带输送,动辄上千米,每小时数千吨黑金的高速“流淌”。紧急停车或突然断电,工人担心,领导头疼。因为高速摩擦制动很容易产生火花、高温、不能有效制动,反而会叠带、堆煤、飞车,次生事故很容易发生。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消耗”掉停留在倾斜皮带上煤炭产生的重力势能、制动过程不产生高速机械摩擦、尽量少产生热量。寇子明和团队成员钻实验室问自己、下井问工人现场工程师、到关键元件制造厂问设计师技师,“三问”结合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安装在带式输送机高速轴上的刹车泵,把重力势能转化为液压能,并产生可调可控、防抱死
f的制动力矩通过优化制动系统关键零件,实现不需要外动力的少摩擦、少发热的特性。几个月的千辛万苦,难题一一破解,井下工人安了心,企业对“书生”有了好感,科研与实践的“联姻”走出关键一步。目前,有200多个矿井采用此技术,在主煤流生产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