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我的母亲老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的娘家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一个小村里。村里共有四五家人,都姓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做活。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假若我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我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可是,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鲜红微肿。白天,她洗衣服,一洗就两大绿瓦盆。她做事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有时候哥哥去读书,去当学徒,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哥哥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我的好客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