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序进化历代Corei7处理器性能大比拼
作者:雷雨王旭来源:《个人电脑》2017年第01期
十年前,当I
tel处理器从奔腾D升级到Core2Duo,业界是用“雷霆一击”来形容,那是一种飞跃式的质的变化,功耗温度大降而性能大涨,随后的Core2Quad虽然是个胶水四核,不过多了两个核还是带来了相当大的性能提升,接下来的Nehalem架构实现了原生四核,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内部使得内存带宽大幅攀升,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让CPU的多线程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后面的Sa
dyBridge架构是对Nehalem的一次大改,CPU与GPU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性能有了全面的提升。
但是后面几代CPU的性能提升就相当小了,每一代都是几个百分点的性能升幅,这也让I
tel这几年被玩家笑称为牙膏厂的原因,下面这个图也许不真是,但却非常欢快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2006年I
tel提出了TickTock战略,其中的Tick一环是指CPU工艺升级,Tock则是CPU架构升级,二者轮流交替,两年为一个周期,在Haswell架构之前I
tel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步伐一步步走过来的,2007年45
m工艺的Pe
ry
处理器,2008年是同为45
m工艺的Nehalem架构,之后分别是32
mWestmere、32
mSa
dyBridge、22
mIvyBridge、22
mHaswell,22
m工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这是I
tel首次投入实用的3D晶体管工艺,然而随后的14
m工艺I
tel栽了个大跟斗,14
m工艺的延期迫使I
tel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实际上I
tel现在的工艺技术路线已经变成了制程架构优化(ProcessArchitectureOptimizatio
),算是从之前的两步走改成三步走了,步调放缓了。
都在说I
tel这几年来CPU的性能提升幅度不大,旧U还能继续战N年,那么最近几代I
tel处理器到底有多大性能差距呢?今天我们要测试一下从第一代的Corei7870开始到现在最新的Corei77700K共六款六代的酷睿处理器,看看各代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不过在测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这几年来I
tel的各代CPU架构。
一切的开端:Nehalem
08年推出的Nehalem微架构是一切的基础,I
tel这几年的酷睿处理器微架构都是以它为基础,严格来说,Nehalem微架构仍是基于上一代Core微架构改进而来的,但它的改进是全方位的,计算内核的设计来源于之前的Core微架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和加强,主要为重拾超线程技术、支持内核加速模式TurboBoost和支持SSE42等方面,非计算内核的设计改动主要的有三级包含式Cache设计、使用QPI总线和整合内存控制器等重要改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Nehalem微架构采用可扩展的架构,主要是每个处理器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