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4一、(24分)1.(2分)B2.(2分)C3.(3分)A4.(3分)B5.(3分)D6.(6分)
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
钗的评价。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
使宝钗形象复杂化。【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7.(8分)【答案示例】略【评分参考】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4分,联系作品内容4分。二、(24分)8.(3分)A9.(3分)D10.(3分)C11.(3分)A12.(6分)
①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
②世上的人(都各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不对的。
【评分参考】每句各3分。第①句“为罪”“施之以德”“为功”为赋分要点(“绳之以法”可不译);第②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为赋分要点,译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13.(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听言不可不察”,听别人讲的话,要仔细思考辨别。邾国国君听了别人中伤公息忌的一番话,不去思考公息忌的建议对国家是否有利,就下令废止,这样盲目的“听言”只会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于事无补。所以我们在聆听别人意见时一定要冷静分析,认真思考,汲取其中正确的、有益的部分,不要受其中错误的部分影响。【评分参考】本题6分。本文对“听言”的看法2分,“启示”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对“听言”的看法,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4月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f三、(18分)
14.(3分)B15(3分)D
16.(6分)
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
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
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评分参考】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24分)
18.(3分)C(选A得1分)
19.(4分)
要点一:赞叹冬宫的宏大、历时悠久,赞叹宫内名画的众多和精美。
要点二:赞叹陀氏所取得的创作的辉煌,赞叹陀氏幸运地遇到一位贤良的妻子。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