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构)、(内容),(素质教育)。
16、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仅
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
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
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17、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1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
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也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
(建设)者。
19、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
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
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2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
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1、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
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
是(科学)
22、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23、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
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评
价指标应该是(多元化的),要包括(科学素养)方面;评价方
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
(家长)。
24、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

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

)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价值观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展开。
25、科学课程要面(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
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26、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
f是科学学习的方式。27、《课标》的分目标有(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29、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30、用做档案的方法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法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法。3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