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和谐企业建设的思考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细胞,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骨干企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支撑、引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企业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一、靠营造环境激发发展活力企业要发展,关键是激发内在活力,靠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采取企业文化建设、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业绩出色的企
f业,其显著特征都是文化出色。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主要成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使广大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性质,建成以企业精神、核心价值、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推进企业管理。
二是坚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企业在实行竞聘上岗的同时,要体现出其严肃性、科学性和公开性,是上者服众,下者服气。
三是着力调整分配结构。在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上,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向艰苦岗位倾斜、向重要技术骨干倾斜、向勇挑重担的管理人员倾斜的原则,根据艰苦程度、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差距,杜绝了平均主义和新的“大锅饭”。
二、靠改善生活惠及员工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矿区的本质要求,也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